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书写生命传奇的绝症教师

书写生命传奇的绝症教师

关键词:胡韵帆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2011年12月16日,是个晴朗的冬日。在汉寿县城东一座两层楼民房里,传出阵阵欢声笑语。这是退休教师、党外知识分子胡韵帆老人的亲友们在为他庆贺80岁寿诞。

胡韵帆老人在家门口看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近照

  80岁,对一名健康人来说算不了什么,但对胡韵帆老人却是一个奇迹。1989年,他因患“乙状结肠癌”动过结肠切除手术,医生断言其术后只有5年存活期。但老人凭着顽强的生存意识向死神抗争,坚强地走过了22个年头,创造了生命的奇迹。谈起他挑战病魔、战胜癌症的不凡经历,老人既有痛苦的感叹,又有成功的欣喜,更有对生命的深切感悟。

  胡韵帆老家在汉寿县沧港镇。沧浪水沿小镇逶迤而过,曾留下屈原行吟的足迹。在这充满人文气息的古镇上,胡韵帆度过了青少年时期。1952年,他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,1980年调到围堤湖联校教书,这是他从教经历的最后驿站。胡老师爱岗敬业,厚道和善,富有同情心,经常资助贫困学生,工作业绩突出,经常受到领导和同事夸奖。1989年3月的一天,他偶然发现自己的大便有些异常,上面带有血迹与粘稠物。胡老师原以为是感染了血吸虫病,因为他工作的地方就属于血吸虫疫区。后经化验,没患血吸虫病,才稍稍放下心来,以为过一段时间后病情会好转。可是病情越来越严重,在大便中发现的血和浓稠物越来越多,并且腹中时常都有坠胀感,等不了多久就的“方便”,到后来一天要拉20多次。

  顽疾令他烦恼并伴有不安,在县城医院住院治疗,可也没有明确的诊断,只当作一些痢疾之类的病,受当时医疗设备的限制,院方建议他去省城湘雅医院检查,可也没检查出个什么结果,医院同样偏重于痢疾进行治疗。

  胡老师在焦虑和期待中捱着日子,这样一晃就是好几个月。这期间他吃了不少药,可病情依然如故,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,觉得自己患的病可能非同一般。但他心态好,认为人总是要死的,只是迟早的事。当时,他最担心的是80岁的老母亲,母亲只生下了他和一个妹妹。“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,我必须坚强活下去,决不能让母亲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,要为母亲养老送终!”他后来谈起战胜病魔的感慨时,说为母亲尽一份孝心才是顽强活下来的精神支柱。

  有了生存下去的信念,胡韵帆的心情淡定了许多,决定与病魔打一场持久战,在战略上藐视病情,在战术上重视病情。在那些检查病情而又无法确诊的漫长日子里,他不悲观丧气,不管住院治疗还是在家休养,都积极配合医检。

  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,从每天吃的饮食、药物的种类及吃药打针的时间,都进行记录。特别是对大便的情况更是进行细致的观察。每次如厕,他都把大便拉在痰盂里。然后对大便的颜色、形状、软硬、气味、血迹和粘稠物的多少等情况,一一进行观察记录。光记大便的情况一天就多达20余次。有时刚丢下笔又要上厕所,几乎不到5分钟,上完厕所后马上又记,决不因为间隔短,无多大变化而漏记一次。胡韵帆本身就是个做事认真细致的人。他认为记下这些情况,就能通过大便的变化来辨别病情,看药物的效果,也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最原始最客观的资料,可谓用心良苦!

  就在病情难以确诊,令胡韵帆感到“山重水复疑无路”的时候,一名在省城肿瘤医院当医生的学生知道了他的情况,建议他到省城肿瘤医院来检查。这令胡老师的心为之一动,使他有种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感觉。他想:假设患的真是癌症,也许肿瘤医院的医检会更专业。

  好事多磨,待他赶到肿瘤医院时,医院作纤维镜检的设备又坏了。胡老师只好在医院附近的小旅馆住下来。那时已近年关,城乡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备年货,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。而那时,胡老师像一只落寞的孤雁,只身寄住在简陋的小旅馆里,感觉到自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,人变得异常的消瘦,走不了几步就有些头昏眼花,双腿无力。一次去厕所,不知怎么一下就昏了过去,待他醒来,发现四周已是一片漆黑,这才知道自己在厕所里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。更令他惊讶的是,此次的便血量达到了极至,痰盂里尽是脓血,几乎见不到大便了。胡老师是一个很要强的人,他的两个孩子都在乡下务农,他不想耽误他们出集体工,因为那时家里经济困难,孩子们要靠捞工分吃饭啊。每次上省城,他都表现出很精神的样子,说没事,拒绝孩子们陪护的要求。

  没过几天,医检设备修好了,胡韵帆通过纤维镜检,几个可怕的字眼赫然出现在诊断书上:乙状结肠癌!足足10个月漫长的检查和等待,等来的是“死亡判决书”。看到诊断结果,胡韵帆倒平静了许多。他想,不管病情多严重,至少有了一个明确的结果,再不会东奔西跑了,可以避免用药的盲目性了,对症下药,可能就有延伸生命的希望。去叹老天如何不公,命运多么残忍都是无济于事的,关键还是要面对现实,依靠坚定的信念以及科学用药,或许还能挣脱死神的魔掌。有了这样的心态,胡老师轻松了许多。为了节省开支,他决定回县城医院动手术。

  胡韵帆从省城回到家时,已是1990年元月份,农历腊月二十日了。是年前动手术还是年后动手术,他与家人、医院的意见有分歧。家里人特别是老母亲担心他手术台上出意外,非得要他年后动手术,一家人也好过一个团圆年;医院也以年底病人多,医生忙不过来为由,也建议他年后动手术。而胡老师则坚持要年前动手术。俗话说病人都是半个医生,他平时看过一则资料,结肠癌烂掉一圈要18个月,即一年半的时间。而他才10个月的病期,坚信自己不像是医生那么说的是晚期。他想:先前已经拖延了大部分时间,耽误了治疗机会。若到年后动手术,医生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才上班,这样又要等20多天。这20多天,自己承受的痛苦不说,病情肯定会越来越重,也不排除还要发生其他意外的可能。所以,时间对他来说刻不容缓,他必须与时间赛跑!早开,或许还有生的希望。

  胡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。他特别安慰母亲说:“请相信我的信心和意志!我不会有事的。在您面前我还没有尽到人子义务,阎王老爷还不会把我带走的。”一番话令家人感动又伤心,母亲更是老泪纵横。胡老师背着母亲,在儿女面前交待了“后事”,说自己若有不测,请代他在奶奶面前尽孝。院方感于胡老师的意志和孝心,同意了他年前动手术的要求。1989年农历二十四日,就在人们欢度小年的喜庆中,已59岁的胡韵帆躺在手术台上,度过了他人生中的一个悲凉的传统节日。

  手术很成功,他被切除了尺余长的肠子,那上面有三个鸡蛋大的肉瘤。当他苏醒的那一刻,主刀医生面带微笑,恭贺他度过了生死关,可能还有活5年的希望。

  胡老师诙谐的对身旁的亲友说:“我应该是大家今年最好的新年礼物吧。”大家连连点头说是,喜极而泣。

  人生苦短,五年的生存时间对经受癌症磨难的胡韵帆老人来说,已经算不错了。他对生命更加珍爱,对生存的渴望更加强烈,下决心要过好每一天。术后,他立志冲破“五年”的生死期限,注重饮食起居的调理,科学合理的用药。按医嘱接受了连续五年的化疗。他严守饮食禁忌,绝不吃雄鸡、鲤鱼等发物和带刺激性的辣椒等东西,还寻访民间土方来服用。有一次,一个同事介绍了两味草药,要他当茶饮。一味是立夏开花的马兰草,一味是秋天开白花的蛇舌草。两味草药都有清热解毒、利尿散结的功效。夏去秋来,不管是野外散步还是走亲戚,一把铲子和一个小竹篓成了他的随身宝物,每到一处,首要事情就是寻找草药,采后带回家,洗净晒干,以备淡季时服用,一直坚持到现在。此外胡老师很注重体育锻炼,外出不论远近都坚持走路。有次学校老年协会组织去县内清水湖景区游览,时已78岁的他不顾年老体弱,积极报名参加,玩了个尽兴。他还坚持自我按摩,每天都用手从头到脚拍打几次,或用手周身按揉,保持肌肉的弹性和血脉经络的通畅。有人讨教他抗病的经验和长寿之道时,胡韵帆就会带着自豪的语气相告:“心情、药物、运动,这就是我磨炼出来的‘六字真言’。”

  在那些挑战死神、超越生命极限的日子里,胡韵帆并没忘记人子的义务,就如他患病时说的一样,他要活下去的精神动力就是为母亲养老送终。

  也许是为他的亲情大孝所感,命运之神为他开放了生命“绿灯”,还了他一个可以继续孝敬母亲的机会。又好像是命运故意考验他似的,在他术后第二年,他母亲瘫痪在床了。给母亲喂药喂饭,擦身按摩,晒洗脏衣褥。母亲每次解手后,他就会马上洗刷马桶,决不让异味薰着母亲。他每天拖着病体,既要照顾自己又要照顾好母亲,细心得就像一个女人。后来,母亲又患上了肠梗阻,伺候起来越发困难了。胡韵帆便把床搬到了母亲房间,日夜不离母亲身旁。一天深夜,母亲咳嗽不止,胡韵帆忙翻身起床,抱起母亲,想让母亲把痰吐出来。而母亲毕竟是93岁高龄的老人,加上疾病折磨,已使她气若游丝。见母亲面色异常,知道大限已至。他双手托着母亲,就像母亲当年用手托着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,让母亲静静躺在自己的弯里,没多久母亲便安然辞世。

  胡韵帆兑现了为母亲养老送终的诺言。“陪着母亲走过了她人生最后13年,老人家很欣慰,因为她没有看到我死在她的前面,减少了她可能失子的心灵之痛。在她看来,这才是儿子对她的大孝啊!”

  生命宝贵,活着多好!胡韵帆老人就是怀着对生命的渴望挑战病魔,超越了“五年”的死亡期限,走过了一个五年又一个五年,多活了20年。而今,生命的足迹又在胡韵帆老人的第5个“五年”里延伸。

  笔者祝愿胡老在新的龙年里健康、长寿!(常德新闻网通讯员 朱能毅 高 奎)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