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汉寿乡俗

汉寿乡俗

关键词:汉寿民俗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汉寿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hnhs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456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
    丧葬:送终。人将咽气,子女跪在这边烧纸钱送终。给死者抹尸,换寿衣、寿帽、寿鞋、寿衣须奇数,三、五、七层。然后,移尸置于堂左侧地席上,盖上“子孙被”。随即,道士进场,念“开路经”,富豪人家请礼生做“堂祭”;吊唁。新友闻讯后,前往吊唁,烯放鞭炮,立中堂尸前默哀,作揖磕头。此时,鼓乐哀鸣,孝子伏跪尸旁还礼,以表谢意;入殓:又叫“进材”。置棺材于中堂左侧,棺内放石膏、木炭灰等吸潮之物,棺内四周用黄纸或白纸糊上,待主要亲友到齐瞻仰遗容后,由4人抬尸放入棺内,然后,依次加盖亲友所送的“寿被”。头、脚、肘均用灰包塞紧固定,接着合上棺盖,钉上棺销,并用丝绸或皮纸以生漆或调和漆涂塞缝痕。堂上设灵位,道师导引孝子亲友祭拜,停柩一般2-3天。出葬:又叫出殡。出殡时举行出殡仪式,孝子穿孝衣,腰系草绳,穿草鞋,执孝棍,在灵柩前跪引开路,众亲护送到墓地入葬;安灵:出殡后,孝子捧灵牌沿出殡路线回家设灵堂,供灵牌。
    喜庆:生育。妇女生下头胎,丈夫即备鹅一只,酒一坛,红蛋数枚,去岳家报喜。生男,置鹅于厅堂上方;生女,置酒于上方。岳家当即将喜酒和红蛋分送亲友,并将备制的婴儿衣、物、鸡、蛋、米等连同鹅交给女婿带回,谓之“送毛粥米”。婴儿出生第三天,用艾叶水洗澡,谓之“洗三朝”。第十天,亲友到婴儿家送粥米庆贺,叫“打十朝”。产后1个月(湖区)或1个半月(山区),产妇带婴儿回娘家“出窝”、“走满月”。此谷至今未改。
    祝寿:男女50岁或60岁开始,逢“十”由子女亲友备衣物、鞋帽、寿屏、寿匾为其祝寿。男祝虚女祝实。祝寿时设宴摆酒。50-70年代,此俗渐废。80年代祝寿之风盛行,寿礼除送礼送衣物外,还有送收录机、电视机、首饰等物。80年代城乡兴起做36岁生日之风。此外乔迁新居,店铺开业、子女升学、入伍,多设宴欢乐,亲友送礼道贺,相沿成俗。
    传统节日:春节。俗称过年。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为节期;元宵节:正月十五为元宵节,又叫上元节。晚上家家灯火通明,有“三十夜里的火,十五夜里的灯”之说。城镇常办灯会。清明节:清末民国时期,人们聚族而祭,上坟垒土,立碑,挂纸钱,纸花,以缅怀先祖。端午节: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,十五为大端午节。家家户户门框挂艾蒿、菖蒲,吃盐蛋、粽子,饮雄黄酒,以粽子、绿豆糕,折纸扇等物馈赠亲友。沿江开展龙舟赛。新中国成立后,习俗如故。中秋节:八月十五中秋节。是日,合家团聚会餐,吃糍粑。入夜,边品尝月饼、糖果边赏月。节日前后以月饼、糍粑馈赠亲友。新中国成立后,此俗甚浓。重阳节:九月初九为重阳节。是日,有登高郊游的习惯,谓“重九登高”。乡间喜于此日酿酒,叫“重阳酒”。80年代,此日定为老年节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